首先,第一個要介紹的自然就是平潭本地人逢年過節都要吃的“時來運轉”。它也被稱為“咸食”,這兩個字的叫法是根據平潭話音譯過來的。以前,因為生活困難,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咸食,現在只要你想吃,每天都能吃到。
時來運轉的表皮是地瓜做的,然后餡料有魚肉、豬肉、海蠣、蝦仁、紫菜、包菜等等,是一個咸鮮的口味。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小白推薦蒸著吃更好吃,保留了原汁原味。在哪能吃到它呢?平潭的大部分特色小吃店都能吃到它。這是平潭人民的日常美食,而在游客中也頗具口碑。
第二個平潭最著名小吃應當屬“天長地久”,也可以稱它為“油羹”。它的表皮用的是熟地瓜經過捶打制作成的,再經過手工搓成“月牙狀”。在里面包裹的是花生碎、芝麻、白糖、蔥花等食材,然后經過高溫油炸,最終形成口感外酥里嫩、香甜可口的“天長地久”。
當然,還有一個平潭最著名的小吃應該是“八珍炒糕”,也可稱為“燜薯粉”。平潭燜薯粉的制作難度應該是這三個里面最高的,會做的平潭本地人都不是很多。因為,它是要經過不斷的翻炒,然后不斷的加水,經過多個復雜的環節制作而成的。它的原料有地瓜粉、魚干、花生、魷魚干、蝦仁干等等,所以八珍炒糕的味道鮮美,入口即化,吃起來別有風味。
那么,很多朋友就會問了平潭島美食一條街在哪里?大概分為:龍鳳東路美食街、盛林路美食街、紅湖東路美食街,這三個美食一條街。不懂的朋友可以點擊:福州平潭島美食一條街在哪里?平潭特色美食在哪最多?來查看詳細攻略。
除了以上幾種小吃,平潭還有菇粉結、魚面、肉餅等特色小吃。總得來說,平潭有很多美食值得一試,上述幾種是比較具有當地特色的美味佳肴。平潭城區和各個美食街上都有很多好吃的小吃,只要留意路邊小攤或逛逛當地菜市場,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美食。
]]>平潭海鮮特產可以帶走的:
1.蝴蝶干
說到平潭特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蝴蝶干,蝴蝶干是由淡菜肉曬干而來的,所以也稱之為“淡菜干”。因為把淡菜肉攤開來曬干以后,形狀很像蝴蝶,所以才被稱為蝴蝶干的。
2.草燕
草燕很多朋友都沒見過,連聽都很少聽。草燕其實就是石花菜,而平潭當地人稱之為“壇毛”。草燕可是夏天清熱解暑的好東西,它是生長在礁石上的。所以處理起來比較麻煩,然后煮出來是呈透明狀,放置久了就跟果凍一樣的口感,吃起來非常清爽。
3.紫菜
紫菜是小白的最愛,每次回到家里都要讓老媽煮一鍋紫菜煲。當然最好的紫菜是頭水紫菜,這種紫菜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吃起來也非常美味,口感順滑。
4.丁香魚
丁香魚在平潭是很好的配粥神器,記得小時候喝粥必備的就是丁香魚。而且它還能加到任何食物里面煮,當然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直接入鍋過油炒一下,這種才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5.馬鮫魚面/片
馬鮫魚面/片真的目前小白只在平潭看到過,不懂為何福州魚丸那么出名居然沒有馬鮫魚面/片。外面市場上賣的基本都是馬鮫魚丸,小白覺得魚丸還是沒有魚面好吃。如果你有機會來平潭島旅游的話,不妨去嘗一嘗,之前很多朋友吃完都要打包10來斤回家吃。
那么,這些平潭特產在哪里買呢?大家到了平潭可以在地圖上搜索“城關農貿市場”,這里有一條街都是賣這類特產的。如果有朋友實在找不到哪里有賣的話,也可以直接找小白,讓小白幫你引路。
平潭特產美食:
1.咸塒(時來運轉)
咸塒是平潭人民逢年過節必吃美食,也是小白的最愛。皮是地瓜做的,里面可以包很多東西,像蝦仁、五花肉、包菜、紫菜、海蠣、魚肉等等,然后上鍋蒸或者直接加在面里面煮都是可以的。
2.金鱘糯米飯
金鱘糯米飯不必多說,直接看攻略:平潭金鱘。
3.燜薯粉(八珍炒糕)
燜薯粉做法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做起來也比較麻煩,大家在點八珍炒糕的時候不妨多等等。它主要是地瓜粉然后加上各種海鮮、花生、五花肉等等做的,口感粘稠又有嚼勁。
4.油羹(天長地久)
油羹是甜的哦,喜歡吃甜食的朋友可以嘗試。而且最好是趁熱吃,當然要小心別燙到嘴了。皮是地瓜跟糯米一起做的,然后里面包著花生碎、白砂糖、芝麻下鍋炸。
說到這大家不妨要問了,這些平潭特產美食在哪里吃呢?隨便找一家海鮮餐廳或者特色小吃店,基本都會做這些特色菜,還不懂的朋友可以看看攻略:平潭美食一條街。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金鱘”這個名字,會以為是一種鱘魚,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金鱘是有點像上海、江蘇那一帶大家常說的青蟹,而只有在平潭才被稱為“金鱘”。金鱘是一種純天然的海蟹,它真正的名字是“鋸緣青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相關資料。
平潭金鱘去哪里買?價格多少?
在平潭,金鱘最出名的地方應該是“東庠島”,還有一個地方在平潭島最北端的“白青鄉青峰村”。買的話最好是去這兩個地方,可以在碼頭等待出海的漁船返航。漁船一般是凌晨3、4點這樣就出海,然后大概到7、8點的時候才會回來。
一只金鱘大小從6、7兩到1斤多的都有,而價格大概在400-600元左右,主要還是要看大小,越大的單價肯定就越貴了。真正野生的金鱘,背上是金黃金黃的,這種質量是最好的。金鱘在上岸之前漁民就會把腳綁好,不綁好的話等下把你手夾傷就跑了,而且這樣才不會讓它巨大的鉗子傷害到你。
平潭金鱘的功效:
在平潭當地有這個習慣就是,小孩子剛剛學走路的時候吃了非常補。而且金鱘最好是直接清蒸著吃,或者直接放在糯米上蒸,因為它的營養價值比較高,不管是大人小孩都適合吃,這種做法會保證它的原汁原味,不讓它的營養流失掉。
平潭金鱘糯米飯的做法:
剛剛打撈上來的金鱘,直接加平潭老酒浸泡,然后泡上15-20分鐘左右,讓它醉著。然后糯米事先先用溫水泡著,時間大概是半小時左右。在泡完以后的糯米里加醬油三勺、老酒兩勺、少許調味料,這樣可以增加香味,然后攪拌均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隔水蒸”,先把糯米放在底下一層,然后金鱘放在糯米上面一層,這樣才會讓金鱘的汁漏下去。
單吃蟹黃的話,味道香氣是比較單一的,但是加了被那種蟹肉汁浸泡蒸熟的糯米飯之后,那種香氣會成倍的增加。記得小時候,去婚禮的酒席上,這道金鱘糯米飯基本是必上的一道菜。而平時大家也只有去酒店點菜的時候會看到這道菜,在家里除非是有小孩學走路什么的會去買來吃,當然土豪除外,所以還是很難得能品嘗到的。
]]>龍鳳東路美食街
龍鳳東路美食街主要是以海鮮樓為主的,也可以稱之為海鮮樓一條街了。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幾家當地特色小吃店非常火爆,所以不管是吃海鮮還是特色美食,這里都是不二之選。而且就在去龍鳳頭海濱浴場的那條必經之路上,交通非常方便。
推薦店家:
1.海壇特色小吃(東環南路西側東方海岸花園8號金永雅閣大酒店正對面)
2.紅星平潭海鮮餐廳(龍鳳東路平潭海島國家森林公園門口停車場旁邊)
3.先生的鮮(潭城鎮龍里工區東升花園3棟1層89號店宇誠國際旁邊)
4.花開富貴海鮮樓(潭城鎮東門莊金象名城B區18號)
盛林路美食街
盛林路美食街主要是以粥品、燒烤、麻辣燙等等為主,這類比較適合當夜宵的美食。比較適合晚上玩累了,出來覓食的時候,或者約幾個好友擼串、喝酒的好去處。種類繁多,只要你能想到的這里的都有,是平潭當地人最經常關顧的美食街。
推薦店家:
1.毛記潮汕海鮮粥(龍鳳東路39-1)
2.蝦煮(潭城鎮916路東埔81號)
3.破店燒烤(平潭綜合實驗區添福大廈)
4.田野藥膳燉品(龍鳳路153號明通大廈斜對面)
紅湖東路美食街
紅湖東路美食街主要是以盤菜、火鍋、魚鍋等等為主,如果你是想吃家常菜或者廣場里經常能見到的美食店,那么可以來這里吃。這條街上匯集的店家是到哪里都能吃到的那種美食,所以要是不適應當地特色小吃的朋友可以來這里選擇。
推薦店家:
1.陳小廚海鮮大咖(康湖路開門山小區3號)
2.龍液酸湯烏魚府(康湖路中億尚品1號0708冠超市萬寶店往東200米)
3.大家食府(潭城鎮西航海濱城二期B區9幢01)
4.大喜牛潮汕牛肉火鍋(康德世家三期34號01店面平潭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潭東工商所附近)
平潭特色小吃推薦:時來運轉(咸食)、八珍炒糕(燜薯粉)、天長地久(炸甜餃)、薯粉結、海蠣餅等等;
平潭海鮮小炒推薦:清蒸大花蟹、蔥姜炒魷魚、清蒸包公魚、金鱘糯米飯、紫菜海蠣煲、蒜蓉蝦、白灼蝦、海鮮燜冬粉、炸糟鰻、淡菜湯等等(海鮮基本都是時價,一定要先問價格)。
吃不完的平潭島美食,玩不夠的平潭島美景。太多來平潭游玩的朋友,回去以后對小白的反饋,都是一致的大佳贊賞。當然小白也希望,以后有機會大家可以再來玩,因為平潭國際旅游島一直在建設階段,而且等明年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一通車,到時候大家就能直接坐動車到平潭了,而且到了明年平潭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美食跟美景等著大家來打卡~
]]>說到端午節吃什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就是粽子了,但是平潭人不一樣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面餅”。平潭不僅是端午節的時候吃面餅,就連平時也能結合其他一些小吃做出各種各樣風格迥異的面餅。端午節吃面餅已經在平潭代代相傳不知道多少年了,這儼然已經融入人們心中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聽老一輩的人講,其實以前也是有粽子的,因為平潭是海島的原因糯米在當時是非常少的,所以能吃的起的就是那些大戶人家,普通老百姓就自個想了個法子,這才誕生了“面餅”這一平潭過端午必吃的特有美食。
平潭面餅的做法也很簡單,面粉加水攪拌,要吃甜的加白糖就行了,要吃咸的加小蝦米、鹽、味精、韭菜,要盡量稀一點,少許油加熱一會就可以倒上去煎了,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然后搭配炒好的豆芽、海蠣、瘦肉、紫菜,卷起來吃,是不是很簡單,大家在家里自己也可以學著做。
當然除了吃面餅,平潭端午節還有比較主要的兩個風俗。第一個是噴“雄黃酒”,雄黃酒的制作比較簡單,就是雄黃粉加上白酒,然后攪拌一下,含在嘴里噴灑在房子墻角四周跟窗戶上,因為當時在鄉下房子附近基本都是黃土,平時會有很多的蚊蟲蛇蟻跟蜈蚣,只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在房子的周圍跟那些蛇蟲經常出現的地方噴灑上,會保證一整年不會出現。所以一到端午節只要還在鄉下住著的老人家都會去市場買雄黃。第二個就是“擋門”,做法就是把艾葉跟菖蒲綁起來然后拴在門環上,主要是為了驅邪防病,當然等這些草藥干了以后會留著,后期要是家里有人腹瀉肚子疼什么的,就用它來煎水服下,立馬就能見效。
小貼士:平潭端午節在當地也被稱為“五日節”,初一“擋門”,初二做包子,初三煎“面餅”,初四過小節,初五噴“雄黃酒”。可能用平潭話說出來會比較順口,普通話講的會有點不押韻,有機會小白用平潭話跟大家講一下!
]]>講到“嗲餅”平潭本地人估計00年之前出生的都知道,在平潭海峽大橋還沒通車的時候,那時候靠的還是輪渡,那會有兩大美食占據了人們的視野。一個是光餅(紫菜餅),一個就是海蠣餅(嗲餅)了。只要是經過人潮擁擠的輪渡碼頭,大家總要停下腳步買上一兩個,然后輪渡的時候人手一個,這是小白那會最幸福的時刻了。遇到節假日堵車,這兩大美食則成了續命神器了,一口氣吃個兩三塊基本能熬個大半天,一點都不覺得餓。
就算現在在福州平時下班也偶爾都會去買幾個“嗲餅”來嘗嘗,但是已經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了,而且現在的海蠣餅基本都沒有海蠣了。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手里揣個熱乎的“嗲餅”,吃到嘴里有點燙嘴的那種感覺,唯有“嗲餅”才能解這冬日帶來的寒冷之感。作為平潭海蠣餅的“終身粉絲”,小白就給大家講講它的來歷吧!
“嗲餅”自然叫海蠣餅,那這海蠣肯定就是必須之品了,不然它就沒有了海蠣餅的靈魂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大家都懂,平潭島既然是個海島當然要吃海了。在加上島上的每個海灘礁石都長有海蠣,所以它成了平潭日常飲食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海鮮之一了。海蠣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像海蠣抱蛋、海蠣豆腐湯、海蠣煎、海蠣餅、海蠣結、海蠣羹,還有各種跟面組合而成的美食。
“嗲餅”哪里能買到呢?幾乎在平潭所有的早餐店或者小吃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有時就連民宿的早餐都能看到它。所以大家來玩想吃的話不要怕找不到地兒了,但是畢竟是油炸的,所以上火的朋友盡量少吃點哦!聞起來很香,入口外酥里嫩,再加上獨有的鮮美口感,讓你欲罷不忍。小白記憶中吃到最早的“嗲餅”一個只賣5毛錢的,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現在的話景區估計賣到5塊錢,城里的早餐店差不多2-3元吧。除了海蠣餅,平潭還有很多其他美食哦→平潭美食攻略。
]]>1、海壇特色小吃
這家店的推薦理由很簡單:好吃還便宜。海壇特色小吃的地址在平潭東環南路西側東方海岸花園8號,或者可以定位金永雅閣度假酒店,到了那里就能看到,在酒店的馬路對面。店面位置在馬路邊,一眼就能看到了,而且內部環境也比較干凈、整潔。小白第一次去吃的時候就是帶著幾個朋友過去的,第一口下去小白就知道這是地道的平潭味道。后來問了老板才知道,他每一道菜都是親自去向平潭傳統辦酒席的老師傅學習的,怪不得吃起來這么親切,原來是小時候去喝喜酒的時候嘗到的那種味道。
2、食為福傳統老店
這家店的推薦理由是:一家充滿“平潭味”的傳統老店。真正的美食往往都在街角深巷,這家傳統老店就是如此,位置在龍里路翠園新莊57號,是一家真正在巷子里的美食店。因為是在巷子里面,所以店面不是很大,但是只要你去就會發現,來店里的客人非常多。基本上每次去都沒地方坐,都要等一會,重點是在這里吃的都是一些當地人,就憑這一點足以證明老店的味道有多正宗了!
3、毛記潮汕海鮮砂鍋粥(總店)
這家店的位置就在平潭縣潭城鎮海濱路明通大廈一層,推薦的理由是:“真·海鮮粥”味道是會讓你根本停不下來的那種。店鋪很好找,就要沿街的馬路邊,而且面積很大,也有可以容得下一家人或者公司團建的那種大桌。粥的種類很多,不過推薦大家吃海鮮粥,畢竟來了平潭哪能不嘗點海鮮呢?價格實惠,分量夠大,味道完美,海鮮新鮮,有什么理由拒絕呢?
平潭特色美食哪里的最好吃?平潭當地特色美食在小白眼里都是最好吃的,要說小白心目中最好吃的地方就是家里了,老媽做的平潭特色美食,那種味道是從小吃到大,永遠都無法忘記的,也是外面店沒有的那種味道(想要知道更多關于平潭美食的攻略,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平潭當地有什么好吃的?)
]]>平潭的春節離不開的自然就是美食了。為什么第一個要講到的就是吃呢?因為從吃上面就能體現出平潭當地人特有的文化習俗。只要是逢年過節必吃的一樣東西就是時來運轉(咸塒),不管是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等等,這一定是餐桌上離不開的一道美食。也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小吃,小時候在鄉下家里會有石椿,然后用蒸熟的地瓜直接在石椿上搗錘,再一點點加上地瓜粉,讓它成型。敲擊的石錘非常重,一般都是由成年人來做的,做成大概要花上半小時左右。然后里面包的餡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就備好的,這樣包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了,而且餡里邊的水分也會被瀝干。平潭家家戶戶基本離不開地瓜,就連早餐跟晚餐的粥里都要加上地瓜來烹飪。
還有一種美食是天長地久,跟咸塒一樣也是用的那個皮,但是里面包的是花生跟白砂糖,是甜食。然后下鍋炸的,說到炸還有一個就是過年都會吃到的炸魚。畢竟是海島,海鮮肯定是必備的,馬鮫魚、帶魚、鰻魚等等都是可以用來炸的,外酥里嫩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每次老媽炸的魚我都要吃上10來個,搞得晚飯都吃不下的那種。當然兼帶著炸的還有海蠣炸,直接在里面加上海蠣跟蔥花,可以的話加點包菜啥的,有點類似簡易版的海蠣餅。在小白的印象中,最好吃的炸物莫過于章魚炸,加上南瓜條再加上章魚,南瓜的甜加上章魚的鮮,這種鮮甜的口味是它獨有的。
大年初一早上必吃的就是長壽面,而且第一口一定要先吃面,越大口越好,越長越好。這個習俗小白覺得應該好多地方都有,小時候在鄉下那會還沒有火鍋這種東西,年夜飯的常客就是八珍炒糕(燜薯粉)跟燜冬粉,這兩樣菜是最耐吃的,也是吃的最能飽的。老媽最經常做的還是炒米粉,因為是小白愛吃的,再配上各種湯跟炸物,這就是一頓完美的年夜飯了。那時候鄰里鄉親都是經常互相串門的,而且叔叔伯伯家就在隔壁,一家人圍在一起包時來運轉,包天長地久,還有做寸棗等等小吃。現在再也沒有那時候過年的味道了,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變的還是家鄉的這些美食。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小商品市場那邊有家煎包店,這家是目前為止我吃過最好吃也是開的最久的一家了,一直都有媒體來采訪,在平潭也算是比較出名的小吃店了,早上過去來幾個煎包再加上一碗地瓜粉做成的湯,美滋滋的早晨就這么開始了,說著我都有點流口水了。
第二個自然就是在平潭汽車站隔壁的十三妹咸塒店了,這只是離車站最近的一家,也是最方便的找到的,還有其他店味道也不比這家店差,每到節假日這里總是爆滿的,所以如果真有想吃的朋友可以去街上走走,或者直接找個當地人一問,一般10分鐘以內的路程就會有店。咸塒也稱時來運轉,是平潭獨有的小吃,目前我是沒在其他地方見過,咸塒是地瓜用石椿捶打成的皮,然后包著紫菜、蝦仁、包菜、魚肉等等,一口一個絕對滿足你挑剔的味蕾,所有我吃過的朋友都說好吃,每次回老家都要幫他們帶幾盒來嘗嘗鮮。還有一個就是天長地久,這個也是用的石椿捶打的地瓜,然后里面包上花生碎、白砂糖、芝麻、蔥碎,然后下鍋炸,如果你是買的剛炸出來的千萬別急著吃,要不然那個融化的白砂糖可能會把你嘴燙到起泡,口感就是表皮酥軟,嚼著非常甜,因為地瓜本身就自帶的甜味,喜歡吃甜的朋友強力推擠。
第四個就是八珍炒糕了,也是地瓜粉做的,加上花生、魚干、魷魚、海蠣、瘦肉等等,然后燜加炒制作而成的,整個是粘稠的,入口有點嚼勁,Q彈爽滑一口悶。說到八珍炒糕不得不提到的一款美食就是薯粉結,也是用的地瓜粉做的,只是做法不一樣是做成球狀,然后下鍋煮,配料基本差不多,吃起來的味道有點咸咸的,然后帶上海鮮的鮮甜給人一種不一樣的味蕾體驗。
接下來我要說到的兩種美食估計是店里吃不到的,是我外婆傳到我媽媽手里的,在外面是沒見過有賣這兩種美食的,但是是我小時候乃至現在最喜歡的兩道菜了。一道是用石椿捶打出來的地瓜,然后揉上跟薯粉結一樣的食材,再下到鍋里跟米線一起煮,這個跟薯粉結的區別就是新鮮的地瓜是帶點甜味的,再加上口感沒有那么Q彈,偏軟糯,所以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第二個就是厚版鍋邊,厚度應該達到了鍋邊的十倍以上吧,材料差不多,但是對于吃鍋邊沒感覺的人來說,這個就非常有嚼勁了,而且因為夠厚所以里面的食材就能放的比較多了,花生應該是這道小吃的主角。
我媽總說我喜歡吃老一輩人的東西,可能跟我小時候跟著外婆外公長大有關吧,但是這些東西是真的好吃,而且已經深深的種在了我的腦海里,希望有機會來我家可以讓你嘗嘗我從小到大都愛吃的美食。
]]>